龙港市印刷包装行业协会官方网站

利润是企业的最终目的吗?

时间:2007-09-11 点击:732次

——读《管理的实践》
  
  如果问一个企业家,企业目的是什么,我相信大部分的企业家肯定会说:是利润。而彼得德鲁克却说:“利润不是企业和企业活动的目的,而是企业经营的限制性因素。利润并不能解释所有的企业活动与决策的原因,而是检验企业效能的指标。”非但如此,彼得还认为,“利润最大化”的思想还会遭到社会误解,有被视为“工业社会最危险的疾病”的可能。
  读书至此,我产生了大惑不解,如果企业不追求利润,那么企业家的动力何在?只有追求利润的最大化,才是他们办企业的目的,企业家们殚精竭虑,所从事的一切活动都是围绕的企业的利润在进行,这是我看到的民营企业的“常态”,也就是大家所认同的“利润动机论”。
  如果我们我们把眼界放宽,就会发现,彼得的这种思想是产生于上世纪50年代的美国,他们写的书是给美国教育背景人看,美国的企业已经有两百年历史,早已经走出资本原始的历史阶段,美国的现代企业是完全按照商业化的规则运行。而放眼我们中国的民营企业,总共只有20多年的历史,大部分的民营企业规模小、资本薄弱,尚处于资本的原始积累阶段。由此观之,对中国企业追求“利润最大化”,我们就不奇怪。彼得不是神仙,他的思想也不是“放之四海皆准”,我们也没有把民营企业管理与彼得的思想进行“对号入座”。
  再仔细思考,彼得说的也没有错,企业如果以“利润中心论”为经营思想,带来的副作用也是巨大的。至少在我们现阶段,这种弊端已经突显出来了。企业主由于以“利润为中心”,那么对担当社会责任的意识趋向淡薄、对提高职工福利的举措出台无力、对改善社会环境的动作只会放缓。就以制造业异常发达的温州为例,在“低、小、散”的企业中,一边是企业主个个富的流油,一边是职工汗流满面,温饱问题还是无法解决。更有一些企业主,为了利润,创办了极其污染的企业,比如电镀、化工、皮革、不锈钢等等,企业主赚走了利润,而留下的污染的环境则由政府和百姓承担。
  哪怕是在一些相对规范的企业,如果按照美国的企业的标准来比较,中国的企业中的职工生存境况也是不容乐观。我们现在的企业唯一比国外企业具备的优势是:低廉的劳动力成本。如果这种情况不改变,中国的企业永远无法奢想进入世界强企之列。更加令人担忧的是,长此以往,企业与社会的矛盾加剧,和谐社会的理想无法实现。社会上出现大量的“民工荒”、广大民众的“仇富”心理、追究企业家“原罪“的呼声等等,这些问题的出现不是偶然的,其中就有“利润中心论”产出的恶果。可以这样说,彼得的担心已经在在中国出现了,以“利润中心论”为主导思想,已经遭到社会误解,已经被视为“工业社会最危险的疾病”。
  彼得在书中也不是说利润并不重要,他认为,“企业的首要任务是求生存。”也就是说“企业经济学的指导原则不是追求最大的利润,而是避免亏损。企业必须设法赚取额外的资金,才足以承担企业运营中不可避免的风险,而这种风险预备金唯一的来源就是利润。”企业必须要设定“最低的必要利润”,才会在在未来的风险生产中得以生存,此外,企业必须要缴税等等,负担“社会成本”。 因此,利润也是企业的“安全防护网”。
  中国和美国的企业“企业利润观”区别也许就是在这里,美国的企业是把利润设定在“最低的”、“必要的”,而现阶段的中国企业是如何挖空心思如何逃税、如何获得最高的利润。
  美国今天的企业,就是我们中国明天的企业。寄语我们民营企业,如果我们在对待“利润观”上不改变,那么如何在未来的社会中,有能力和资格“与狼共舞”呢?
 

更多
【打印此页】
上一篇:2024杭州印刷包装工业展5月9日启幕,省/市/县协会联动,共推浙江印刷高质量发展 下一篇:德鲁克名著《旁观者.怀恩师1》(下)